查看: 1549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叱咤风云的两部尚书方逢时

[复制链接]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22-7-5 20:22:10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【宗族文化】第27期~叱咤风云的两部尚书方逢时
作者:鲁运江
本文摘抄于微信公众号“方氏纮公文化研究”,目的方便万里茶道上对方逢时有兴趣研究者参考,仅做学述交流,如果涉及侵权请告之,我们将删除


01
显耀的方氏家族



    方逢时,曾祖方孟锭,字世用,号柘山,邑庠生,方氏八庄公祖,生于正统十二年(1447年),为人正直慷慨,轻财喜施,不分乡邻,是非曲直,以义为忠,不结狗党之帮。时嘉鱼县令马炳然有政事不决时,常召集商讨,殁于正德七年(1512年),享年66岁。后马炳然任御史时,遣人祭其墓。祖方宠,字晋臣,号西坡,廪生,成化十七年(1475年)十月十七日生,以经商为生,嘉鱼县左湖里柘岸觜(今属赤壁镇黄盖湖)人。弘治年间末(1505年)30岁时迁居嘉鱼县城内。卒于正德十三年(1518)六月十一日,享年43岁。父方亨,字嘉会,号豪山,廪生,弘治十七年(1504年)十月二十四日生,殁于嘉靖二十七年(1548)七月二十三日,享年44岁。一岁时随其父(方逢时之祖)迁来嘉鱼县城读书,后以经商为业;母为嘉鱼进士、御史孔儒之孙女。方亨迁到嘉鱼十七年后,方逢时于嘉靖元年(1522)四月二十八日在城关出生;(刘志强、李勤璞先生考为嘉靖二年(1523)[1]。幼时师从父读书,嘉靖十九年(1540),方逢时高中举人,次年(1541)成进士。最初授命为江西宜兴知县,后转曲周知县。嘉靖二十七年(1548年)七月二十三日闻父去世,回家丁忧,时方逢时26岁。次年(1549)继而原配周夫人病逝,(生于嘉靖三年(1524年),时24岁,无子女)。葬渡普烟墩净堡嘴,并在家共守墓三年多。归辞回乡守孝期间,在嘉鱼县郊野马鞍山南麓建大隐楼,楼前建有紫微亭,竹西书屋,在此读书写作。由于大隐楼位于嘉鱼县城的东方,始称“东庄”。《东庄经始》《大隐楼》《九日凤凰山登高》等就写于此间,同时还潜心研究理学。二十九年(1550)复转山东宁津知县。

隆庆四年(1570)十二月十二日,方母孔夫人去世,方逢时归里尽孝。方母生于弘治十六年(1503)十二月十二日,享年67岁。生三男:逢时、逢源、逢吉,二女:长嫁李(1),次配但。继母胡氏,生一男逢霖,一女配许。但据《嘉鱼鹅塘鲁氏宗谱》载,方逢时有一妹嫁两淮巡按鲁儒长子鲁禄(新街镇蜀山村鲁家淙庄)(2) ,待考。

方逢时继配余氏(经考,第五世孙方承保在白云山伏龙山造墓立碑撰的为佘氏,而历代嘉鱼县志、鱼岳镇志、方氏宗谱、大隐楼载的为余氏),咸宁鸿胪寺卿余大川之女。余氏生于嘉靖八年(1529年),殁于万历十八年(1590年),享年61岁。生四子[3][4][5]:日中、日明、日兴、日接。长子方日中,字必大,号唯一,别号东溟,万历二年(1574)武探花,锦衣卫右所正千户,后官至怀远将军,生八男;次子方日明,字必睿,号肖野,官至四川东川府荫右军都事、府尹,生三男一女;三子方日兴,字必进,号礼轩,官至南京都督参军,生三男;四子方日接,字必三,号文野,生五男四女。其次孙(长子方日中二子)方宏赞,授锦衣卫正千户,镇国将军;曾孙(方宏赞之子)方镇,锦衣卫正千户,武德将军。  

万历六年(1579)方逢时累加太子太保,以子显贵,其曾祖方孟锭、祖方宠、父方亨诰赠光禄大夫、太子太保兵部尚书,曾祖母、祖母、母亲诰封一品夫人,方逢时之妻周氏、继余氏诰赠正一品夫人,上封赠三代。八年(1581)加国柱,太子少保,皇帝朱诩钧御赐“尽忠”匾额及“丹心葵向日,劲节竹敲风”对联[3]。吏科给事中尹相、曾任太子少保兵部尚书王崇古、皇极殿大学士柱国太师张居正为其曾祖、母亲孔氏、继妻余氏撰写了《豪山公墓志铭》《孔太安人墓志铭》《余太夫人墓志铭》。方逢时人生鸿运达到了顶峰,在朝廷不免有些人吃醋,就连最好的同党皇极殿大学士、柱国太师张居正在改革上过于激进,方逢时为避免针尖对麦芒,在朝得罪好友,不如隐身而退,免得被朝臣们排斥。正在他左右为难时,余夫人劝解说:“公已尽心了,功绩至伟,而茂盛满,学王崇古,知足也!乘时自引而退去,可保有完名乎?”[6]方逢时觉得余夫人言之有理,于九年(1581)乞休回嘉鱼。

方逢时家资巨富,在嘉鱼县城房屋居半,原县老邮电局至县剧场沿街皆为其所有。后因县城扩建,让地给县府筑城墙,迁居马鞍山南麓丛林中建别墅隐居,自名“息邱”,意思为隐息之邱。这就是方逢时《大隐楼记》中“大隐在朝市,小隐在山林”的思想含义。若干年后,由于息邱在县城的东方,俗称“东庄”;为了纪念方逢时隐居之所,后人又改称“方家庄”。

02
戎马南北平倭匪



    方逢时常受母亲“官钱不养子孙,刻薄非招福之道”;“得失穷通有命,不可趋权势,辱名声”的训教,并铭记在心。所以,他在官场廉正为民,深得同仁的尊敬。嘉靖十九年(1540)举人,二十年(1541)进士入仕途,初授宜兴知县,时值宜兴大旱,方逢时亲自规划设计,“以霸址各为渠梁抗旱。征役民,计户派人,计丁给米,兴水利开展救荒。”因势利导,缓解了旱情,又救济了难民。提倡了与人民同甘共苦的作风,深受百姓爱戴,被认为“精致练达,剖决如流,老吏不能及也”。二十六年(1547)调任曲周知县,宜兴县老百姓热泪相送,称他为“方孝岳。”二十七年(1548)父亡丁优回家,次年原配周夫人去世,二十九年(1550)复补河间府宁津知县;三十二年(1553)擢户部浙江清吏司主事,升工部郎中,三十八年(1559)升江南宁国府知府。四十一年(1562)秋,广东、江西倭寇及盗起,朝廷诏召在兴宁、程乡、安远、武平间筑“伸威镇”,擢他为广东按察司副使,负责广东、江西平匪抗倭,平定潮州、惠州一带山贼和倭寇。四十二年(1563年)十二月,为更加方便集中打击倭匪,朝廷批准南赣都御史陆稳的请求,在惠州成立抗倭指挥中心,即申威道。以方逢时为申威道副使,指挥抗击倭匪。当时倭匪非常猖獗,仅在潮州的海上倭寇就有二万之众,并且与地方山贼勾结,沆瀣一气,很难对付。地方山贼又非常油滑,“屡抚屡叛”,朝廷多次围剿打击都不能有效断绝其根。加之倭匪联合作乱,沿海百姓深受其害。朝廷对倭寇征战十余年,倭寇不但没有减少,反而愈演愈烈,百姓黎民叫苦不堪。

方逢时认为“山贼不足忧,所患者倭也”。他利用山贼与倭寇的矛盾,设法先稳定土匪,把地方土匪势力根除,使流动海上倭寇无接应而无立足之地。同时为了防备倭匪相互联合,他使用离间计,将海上倭寇和土匪分离,实施各个击破。先是挑选十三支千户精锐官兵,分布在山贼与各乡交通的必经之地,断绝土匪获得信息和救济的途径。山贼伍端、温七顿时惊慌失措,将人马集中起来,不再出门作乱,并且派人到官府,请求招安归顺。本来当时明朝各地兵力严重不足,加上潮州的倭患非常严重。方逢时决定将计就计,利用伍端的人马去抗倭,于是对伍端、温七下文书:“汝既向化,余复何疑?大兵为倭而来,汝若效顺,可以精锐从征,立功自赎。”要求他们归顺后,必须抗倭赎罪。伍端、温七二匪表面上满口承诺,实际另有他图,意志摇摆不定。方逢时决定利用伍端与投靠海上倭寇的徐某有隙之机,投其所好,又对伍端下文书曰:“汝党有徐某者,往倭中诱倭攻,汝知之乎?汝既为我用,我示汝知,汝其善为备。”意思是告诉伍端,你们有徐某的部分人投靠了倭寇,可利用他们诱敌,趁其不备,引入我包围圈击之。伍端得到文书,大喜过望:“非公抚我,何以得此?”声言要杀徐某报仇。与此同时,方逢时也在马不停蹄的对海上倭寇施展离间计,使海上倭寇不再与伍端、温七联手。他又写了三封文书,分别写给海道刘存德,巡道徐甫,知府张冕:“倭贼深入我地,在惠阳大兵俱集,待进攻之日。我三道兵当从左右两路,四面进发,协力攻剿。我以令抚山贼伍端等,各选狂徒三千为先锋,刻期破贼,又令徐姓以三百人伪降军中为内应。恐怕倭寇之疑,密令伍端以美女二人、马十匹、银两二百,结好于倭寇。望三道兵即将如期速到不误。”文书写好后,安排海丰叶丞在送文书途中,故意让倭寇获得。叶丞将此三封文书和其他文书数件,用黄包袱裹,派二壮丁送信。他们经过倭寇营地所在的金锡都时,故意被倭寇看见,倭寇立刻追赶,二壮丁故意装作被吓得惊慌失措,在慌乱中包裹被倭寇抢去。倭寇打开包袱,见到公文,非常高兴,他们被文书中的消息迷惑,将徐某等三百人当即处死。因为害怕官匪联合进攻,倭寇不敢久留金锡都,连夜逃回潮州境内的角江,远去惠州三百余里。方逢时仅凭三封文书,就轻易将倭寇万余人吓得亡命奔逃三百里,可以与三国诸葛亮打开城门,在城楼焚香操琴,轻松吓退曹魏司马懿的“空城计”相媲美,时被称为“相机行事”的典范。

嘉靖四十三年(1564)五月,“海上新倭万余又至,与旧倭者合纵,复攻潮、惠两地,势力猖獗。”方逢时急调总兵俞大猷率领官兵三万,参将王诏、门崇文、阳克宽等三人分别率领三万官兵,总共六万人由惠州至海丰抗倭,福建的谭纶、戚继光率部配合作战。同时,方逢时将其获俘的山匪编入官兵队伍中,听候俞大猷差遣抗倭,督促他们前往潮州围剿倭寇。利用伍端兵法所贵,会用兵之长,以贼攻贼,还可割掉惠潮地方流毒之患。首战水神山沟,又战海丰大德港,连战连捷,倭寇大败,被擒斩三千八百余人,其它倭寇崩溃下海,覆溺殆尽。真是:

伐鼓潇潇涉广川,悠悠旌旆拂长烟。
沧溟喜见鲸波静,赤县争看虎节旋。

但方逢时并没有放过山贼,乘山贼没有防备的情况下,斩杀所有贼首及亲信千余人,其他收编或遣散,山贼也因此基本断绝了根源,地方上一时间基本上恢复了太平。

嘉靖年间的抗倭战争,浙闽有谭纶与戚继光,两广有方逢时与俞大猷。谭纶先是浙江兵备副史,后升到福建任右佥都御史。方逢时先是广东兵备副使,后也升任右佥都御史。戚继光和俞大猷先是参将,因抗倭有功,后升总兵。在整个抗倭战争中,谭纶和方逢时基本上是直接指挥戚继光和俞大猷的指挥官;嘉靖时期的倭寇之患基本上就是被这些将领扫平的。但由于诸多原因,谭纶、戚继光、俞大猷都是青史留名的抗倭名将,而方逢时自我低调为人,看破功名之利,默默无名,很少有人提及,其人其事竟渐渐地被历史遗忘……

隆庆二年(1568),因平倭寇、山贼有功,方逢时调任山西按察司副使,兵备宣府赤城、加右参政。广东百姓闻之,“士民遮留,哭声震天……豪绅们求生辰八字,建方公生祠,立生祠碑以祀”[7]。方逢时北上途经嘉鱼故里,时隔十八年(周夫人殁于嘉靖二十八年,即1549年)到烟墩净堡嘴去祭祀周夫人,并到净堡寺参拜了庙宇,写下了《懒狗祖师》和《戊辰暮春过净堡禅房》两首诗篇[7]。

隆庆三年(1569)冬,方逢时升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,巡抚辽东。因“大同警报,朝廷厪西顾忧”,方逢时紧急调任大同巡抚,与蒙古最凶悍的鞑靼俺答部直面交锋。当时,掩答部落十万余众,马匹四十万,牛羊一百余万头,常常侵犯云中、上谷、上党、长平,还西扰太原,东闯辽西,上述各地数十年不得安宁。

方逢时一到任,掩答即受明叛将赵全、李自馨等人挑拨,兵犯威远堡、靖卤。方逢时闻报后,定计说:“俺答乘我新任无备耳,请以马芳之兵驰驻威远,以山西郭琥之兵援老营,无患矣。”另外,方逢时又请陈其学率大兵驻高山为声援,以步骑八千分为数部,白天扬旗鸣鼓,夜晚举火先发兵,军声大振。俺答不知所措,斩得首级十六,夺马一千五百匹,又伏兵击败黄台吉部。方逢时因而得到朝廷的赏赐。四年(1570),移大同。蒙古鞑靼内部起讧,掩答的孙子把汉那吉因家族纠纷与掩答发生冲突,带部属阿力哥等千余人到云中投降。把汉那吉归降时 , 正值总督蒲州王崇古以防敌入卫陵。身为大同巡抚的方逢时得到消息后,一面告诉总督王崇古说:“机不可失也”,一面遣中军康纶率骑五百,前往迎接。两人一致认为这是打破双方军事对垒的困境,赢得与鞑靼部和解的好时机,并联名奏请朝廷,提出了借机打破僵局的上、中、下三策。最终得到朝廷的支持。隆庆帝任命把汉那吉指挥权,阿力哥赐正千户,各赐锦衣一件,镇城安置。把汉那吉降明,痛怒之下的掩答不相信其孙还有生还的可能,听信叛将赵全之言,亲率骑兵二万至云中六十里处的平虏城外,其子率骑兵二万闯入宏赐,其侄永邵卜进犯远堡,四面夹击,逼迫方逢时归还把汉那吉。方逢时与总督王崇古商议后,遣旗牌官鲍崇德、副总兵田世威领兵出云石堡,自己则让俺答使臣五奴柱转告:“如能将叛徒汉人头目赵全等缚交大同,我们就将把汉那吉归还过去。”后经过多次和谈,掩答果然将赵全等十余人绑送至大同,方逢时便派遣五百骑兵将把汉那吉归还,于是掩答引兵北去。此后,方逢时奏请封掩答为王,以安定一方。而巡按御史姚继则上书,诬蔑方逢时通寇。方逢时向朝廷上奏五事,谈其和平相处和贡市利弊[8],后经内阁大臣高拱、张居正等据理力辩,皇帝朱翊钧也赞允方逢时“临机设策,处事有方。”此后长期在宣府、大同担任防卫蒙古的巡抚和总督,挫败了蒙古俺答的进犯。皇帝奖封其长子方日中为锦衣卫千户世袭,赐蟒袍玉带。

朝廷封俺答为顺义王,俺答接受了明帝的封号,并在方逢时的竭力推动下,两地允许通贡互市,签订了《俺答接受顺义王封立规矩的条约》,史称“俺答封贡”;亦称“隆庆和议”。表示蒙汉世代友好,永不相犯。封贡的成功,结束了明蒙几十年间“华夷交困,兵连祸结”的局面,从此将蒙古纳入了中国的版图。
隆庆五年(1571),方逢时母亲孔氏夫人去世,回家守孝三年。万历二年(1574)起用,接任王崇古总督之职,总督山西军务。三年(1575年)进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。继续积极维护隆庆时的民族政策,在边疆颇有威信。蒙汉两族人民“交易不断”,东自海冶,西尽甘州,延袤五千里,无烽火战事。从此,北方蒙汉边境出现了“烽火不惊,三军晏眠,边圄之民,室家担保,农狎之野,商贾夜行”的和平气氛。时人称他为“方王”。

“俺答封贡”以前,蒙古人并不特别需求茶叶。“俺答封贡”后,蒙古各部曾无数次要求输入茶叶进行贸易,除此之外,还有绢缎衣帽、金银钞币、粮食、药材及其他各种手工业品,种类繁多。方逢时还把家乡鄂南产的蒲圻松峰茶、嘉鱼的阳山茶用各种途径销往蒙古。利用蒙古族人“腥肉之食,非茶不消;青稞之热,非茶不解”的饮酪习性,用茶换马,用马兑茶,双方市场繁荣,开创了蒙汉商业上互惠互利的民族政策。茶叶输入蒙古后,后又传入俄罗斯和欧洲,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商业都有着深远影响,被商裔们称为“万里茶马古道”。蓟辽总督王象乾感慨地说:

六十年来,塞上物阜民安,商贾辐辏,无异于中原。

明真御史甘棠人崔涯评价方逢时:

君子之奇才,弘济大业,错综复杂中有独断之见,而且还可取胜。对敌静观其养,动观其诚,变观其定,久观其贞,以观其识,投身危难之中,稳中克敌而取胜。以观其量,既然是数倍的敌人,也能理智对待。可当大任,临大事,无而不胜,全才之难得。

万历元年(1573年)十二月二十一日,李承勋的曾孙李懽(欢)出生,两月父亲(李宝韬,字仰庵)逝世,由大父(祖父,李敉,号白山)抚养三岁又逝,鞠于母亲石孺人。李懽幼小多病,奄奄一息。方逢时既蒋时馨(时嘉鱼县令)朝夕抚询,馈赠优恤,关照无间,直至成童[9],在方逢时的关照下,不但为李承勋而下三代单传留下一脉,而且李懽举动有度,进退有礼,言笑有节,十八岁考上邑生员,就读于学宫。旋考观风首选。李沂、李僚推荐补入承勋荫袭,李懽不受,要凭自己的能力获取功名。四年(1576年)方逢时也因功勋卓著加官进爵为资政大夫、加太子少保、兵部尚书、右副都御史。代王崇古为兵部尚书、兼吏部尚书;五年(1577)调往京城,总督团营军务、兼吏部尚书;六年(1578年)晋光禄大夫、加太子太保,封赠三代;八年(1581年)加国柱,御赐“尽忠”二字和“丹心葵向日,劲节竹敲风”对联[5][10],累加太子太保、太子少保。十年(1582)乞休归里。兴建了司马亚卿坊、节制三边坊、大柱国坊、四世恩光坊;三坊在县城,一坊在省长街[10]。二十四年(1596)去世。

03
死后无谥号 隐名传古今



    万历十年(1582)乞归后,他总想为家乡做点事,经过勘察调研,眼看嘉鱼县城墙倾倒,长江大堤溃塌,县境频灾,盗贼常顾,十四年(1586)他向朝廷请旨加修嘉鱼县城墙和奏请修筑长江大堤两大工程,并为两大工程分别捐出自己的俸禄各五百两银锭,共计一千两银锭。助工铺筑,达到了防盗、防水患的效果,不但为嘉鱼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,而且使江夏、咸宁、蒲圻四县获益。两大工程完成之时,他还撰著了《再修长堤记》《新筑县城记》珍贵文献。十六年(1588)七月十二日撰写《二修方氏宗谱序》;十八年(1590)四月二十八日,继室余氏夫人在家中病卒,方逢时痛哭曰:“天丧我良妻乎!”并以太保名义向朝廷以讣请卹,时正值蒲州(今山西运城)有乱未稳,朝廷只好派其长子方日中持状越千里回家葬母问铭,次年二月(1591)方逢时去京城向皇上呈上容谢“遂上疏乞骸骨归”葬。意思是得到皇上的圣旨,按一品夫人造墓安葬。时大文学家吴国伦为此撰写了《诰封一品夫人方母余氏墓志铭》,祭葬余夫人于北(百)匹山(今马鞍山)南麓息邱(今方家庄);乾隆二年(1737)《嘉鱼县志》人物烈女卷有载。在下葬余夫人的同时,方逢时还在余夫人墓旁筹建了一圹自己的备葬墓。皇帝遣湖广布政司左布政使王庭诗谕祭余氏夫人,造墓建陵。按规定一品夫人墓陵只能按一坛扶卹建造,赐祭品。但方逢时为一品大臣,在生时就给自己先预建了墓圹,朝廷就按九坛祭造,设石俑、马、羊、狮各一对,牌坊1座,花银75两[11]。无论是《嘉鱼县志》,还是《方氏宗谱》载的都是祭的九坛。二十四年(1596)十一月十六日方逢时去世,时年75岁。作为生前的朝廷一品官员,战功卓著的名将,死时皇帝没予封谥号,也没有恤典,家人也不敢安葬在余氏夫人预先虚留一圹的陵园内,后人只好把他的棺木浅埋于白湖(白云山南麓)伏龙山午向[12][13]。原因是自己的同党张居正在他隐退后,在朝廷过于专横跋扈,得罪了不少人,引起皇帝的不满,处治于重罪,而且株连三族,同时也涉及到了方逢时。有人弹骇他早期跟张居正是同党,关系密切,但皇帝认为方逢时已隐退一年多了,就没有采纳诏旨治罪。为了避免麻烦,去世前他嘱咐孩子:“死后不得大葬,不得请命朝廷。”家人不敢请旨,只好简易地将其安葬在后裔南塘方家不远的白湖伏龙山武侯坡上。这与《鱼岳镇志.1988》和《方氏宗谱》载“葬于白云山东南麓之伏龙山”相符合[13]。当时为了预防不测,民间就有了“方家有四十八庄四十八坟”的说法,怕的就是皇帝挖墓治罪。

十六年后,张居正等很多大臣得以平反,而且还追其功,赐谥号。万历四十一年(1613)二月,方逢时四子方日接(字必三、号文野)才敢为其父向朝廷奏撰《请祭葬赠阴谥疏》[14]:“臣等虔守遗言,将臣父殡在浅土,十六年于兹,未敢开圹安厝……臣母余氏夫人累封一品,……蒙恩予卹,准给全葬,是臣父历任微劳……祭则因臣父以及臣母,葬则予臣母以待臣父,而臣父身后应得常典……”,意思是遵父遗言,将其草潦地埋葬,十六年都未敢按一品大臣的规格修缮墓陵,按常理说;皇恩诏旨葬其母,理所应当奉旨葬其父。全文近4500字。同年,朱诩钧遣中书令李日宣[14](3)到县,造墓立表,诏旨为“惟两绩著边陲,劳宣社稷,长城望重,司马阶崇,闻逝轸怀,典隆营葬,载承谕祭,尚冀歆服。赐祭九坛,每坛祭品费银五两,造葬坟银三十两,夫人五十,每名折银一两。”共花银125两[3][15][16]。但朝廷依旧没有封赐谥号。《嘉鱼县志.1993》《鱼岳镇志.1988》《嘉鱼名人.2013》《方氏宗谱.2017版》同载:“万历二十四年(1596)方逢时去世,次年(1597)皇帝遣中书李日宣到县造坟”有误。经考《明史》:“李日宣,字晦伯,吉水人,万历四十一年(1591)进士,授中书舍人[15]。”与方日接万历四十一年(1613)奏写《请祭葬赠阴谥疏》来嘉鱼造墓,时间相吻合。并不是方逢时万历二十五年(1597)逝世时的第二年来嘉鱼造墓,那时李日宣还不是进士、中书令,职务等级还不够,时间提早了16年。

崇祯九年(1636),应乡民和县府请求,会次孙镇国将军方宏赞(方日中二子)乞休归里,朝廷同时批诏词:“赐祭九坛,谕祭品文阙。”并派钦差提督湖广学政,按察司副使水佳,嘉鱼知县程可登,奉祀方逢时于文庙山“乡贤祠”[13]。

方逢时虽在方家庄筑有大隐楼,还有竹西书屋,只在此读书、撰文、休养静心。他还在舒桥南塘方家建有别墅和庄园,余氏夫人逝世后,方逢时70岁(1592)之前基本生活在方家庄。由于他南塘方家置有茶园,子孙在此经营,便于照应,之后就随子孙生活于南塘方家。而方家庄基本交给余氏夫人的守墓人徐氏经营管理。对过境迁,星移斗转,谁知徐氏在六至七代时,人丁繁衍,有个叫徐金式的人,遂将庄园和陵墓侵占、毁坏,官司从清乾隆三年(1758)打到嘉庆元年(1796),虽有定案,但子孙无法顾及,屡判屡犯,在不得已的情况下,方逢时第七世孙方承保(原名佑光、字从燮、号柏亭,曾任江西赣州知府),于清嘉庆五年(1800)将方家庄余氏夫人墓迁至白云山南麓伏龙山与方逢时合葬,并造墓立碑,碑文为:“明柱国少保兵部尚书光禄大夫方逢时,一品夫人余氏之墓。”这些经过都记载在《方氏宗谱·伯疋(百匹)山堂谕》中。这就是方逢时方家庄和白云山各有一墓的由来。由于白云山的旅游开发,2022年4月20日白云山墓迁移舒桥南唐方家尚书公园内。

04
才华横溢留遗



    方逢时不仅是一位政治家、军事谋略家,政事上处治有方,功勋卓著,而且在文学上才华横溢,遗留的诗、赋、序、词俱佳。隆庆四年(1570)母去世归里守孝时,于次年(1571)撰修《嘉鱼县志》一部。他时有吟咏,诗文根柢旁魄,其“诗史”时人比之有杜甫之称。明嘉鱼诗人李沂在《大隐楼和方司马韵》中称赞道:

一代勋名仰巨儒,归来尚喜玩琴书。
楼体大隐云环座,诗入仙境水到渠。
披胆旧惊韩相国,挥笔新压李金吾。
天王指日承清问,曾见筹边国老无?

无论在江淮、广东还是塞上,城堡山岭、边防大事皆都有诗作,而且都是亲历其间,非同一般文人的悬揣模拟。如《清江棹歌》:

清江曲曲绕淮阴,分得黄河一派深。
南去北来无限好,风光尝自系侬心。
古岸春回杨柳新,长淮冰泮碧粼粼。
鸣榔捩柁扬州去,打鼓烧钱赛水神。
长樯大舸过新城,漕运江南百万数。
三日狂风住河口,暂的城中米价平。
平江祠前日欲昏,棹歌三唱和声匀。
灵鸦啄食时时惯,飞上樯头不畏人。

这首诗作对清江浦的漕运写得实在又深刻,更是充满浓郁淮安风情。又如《舟夜听角》诗中激情豪迈,诗景交融:

菰浦深处泊征桡,画角双吹夜寂寥。
响入青冥催暮雨,声回沧海震寒潮。
关山戎马春仍急,岛屿鲸鲵晚更骄。
攘臂支离堪自笑,冲冠状发尚萧萧。

方逢时诗赋文辞优美,视野宏大,他的《古战场赤壁感怀》更是脍炙人口:

危矶绝峭倚清江,人道曹刘旧战场。
往事已随寒浪灭,遗踪惟有暮山长。
云霞尚带当年赤,芦荻空余落日黄。
欲吊英雄千古憾,渔歌声里又斜阳。

明代诗家艾穆在《方司马〈十二吟〉序》中评价说:“情以遇迁,景缘神会,本之天窍,吐为完音。夫固意匠之自然,而性灵之妙鲜也。”

方逢时行事低调,淡泊名利,这在他的诗作《送黄邑侯还龙川》得到集中体现:

江门杨柳绿丝柔,不为行人系去舟。
芳草唤愁春冉冉,飞花送酒暮悠悠。
百年湖海论心久,一笑功名掉臂休。
后夜思君何处是,片云清梦到罗浮。

方逢时保国护国有功,为朝廷重用,但也深知官场险恶的他,党争与贪腐愈演愈烈,方逢时厌倦权臣梗阻,就连过去的同党张居正也跟他产生了分歧,他敏锐地感到风向不对,也读懂了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的恨,不想陷入日趋激烈的党争之中,于人生功高盖巅之时,激流勇退,累次上疏请辞致仕。万历九年(1581),皇帝朱翊钧挽留不果,准予回乡,毅然归隐。方逢时性格刚强,钢铁男儿之身。在为人上一是一、二是二,在张居正贬罪后,虽然处境危险,当时好多人都把张太岳文字删了,但在他文集里还是保留了张太岳(居正)的书信文章,这就是他的难能可贵之处。至仕15年在家收集、撰补、整理了《大隐楼集》,其补遗诗文中《梅懈湖泛舟夜归》《龙潭山》《重修学庙记》《再修长堤记》等40余首(篇)就是归隐后新著的,流传至今。

注:(1)考《嘉鱼县志.1993》卷三十二.人物(二)录载:“李前峰(1520-1594),名森,字一贵,鱼岳镇东门岭人。明嘉靖间举人,以贡士任安徽天长知县。其子小东为方逢时女婿。致仕后在东门岭筑‘聚族堂’以居。”考《方氏宗谱》方逢时没有女儿,只生方日中、日明、日兴、日接四子,但据《大隐楼集》附录一,吴国伦撰《诰封一品夫人方母余氏墓志铭》(348-350页)载:“生四男……女二,长嫁汉阳肖翰林以占之子丁泰,次嫁蒲圻谢司马懋珍之子廷兰。”两女都没嫁李小东。《方氏宗谱》载有方逢时父生有三女,长女适李,次适但,三适谢,这与方逢时《祭谢氏妹五娘子文》相吻合。无论方逢时有女或无女,都没嫁于李前峰之子李小东。考《李氏宗谱》:“森之次子李启宇,字建伯,号小东,邑庠生,配方氏,为方公豪山(名方亨,方逢时之父)婿。”由此看:李小东娶的是方亨的长女,李小东应为方逢时的姐夫,不是娶他的女儿,这与方李两家族谱记载相吻合,另从方逢时《前峰李丈再顾山庄赋谢》“卜筑近城隅,欣来长者车。水云秋浩渺,松竹晚踟蹰。尊俎罗庭序,冠裳动里闾。德星今在野,应有保障书。”也可证实。他称前峰为李丈,此诗是为李前峰在东门岭筑‘聚族堂’以居而作。《嘉鱼县志.1993》载有误。


参考文献

[1]刘志强.方逢时与“俺答封贡”.内蒙古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「J」.2009.5.10 .4-5页.
[2]湖北嘉鱼鹅塘鲁氏六修族谱.卷六.文道房世系录[M].民国二十四年.1935).1-2页.
[3]嘉鱼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.嘉鱼县志.卷三十二.人物(一)传.方逢时[M].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.1993.7. 931-932页.
[4]嘉鱼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.嘉鱼县志.卷三十二.人物(二)录.李前峰[M].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.1993.7. 976页.
[5]方氏宗谱委员会编.方氏宗谱首卷.少大庄逢时公支下世系.第十一世.方逢时传记[M].2017,131-132页.
[6]吴国伦.诰封一品夫人方母余氏墓志铭.大隐楼集[M].辽宁人民出版.2019.348-350页.
[7]庞尚鹏.广东生祠碑.大隐楼集.附录一(明)方逢时撰.李勤璞校注[M].辽宁人民出版.2019.327-328页、84页.
[8]张廷玉等撰.明史卷二百二十二.列传第一百十.方逢时[M].中华书.1999.12. 3896-3899页.
[9]李氏宗谱.卷首下卷.蟠、与、珩三公世系.世系篇.李懽[M].2012年版.1149-1150页.
[10]方逢时.柱国少保兼太子太保兵部尚书金湖方公行述.大隐楼集.附录一[M].辽宁人民出版社.2019.331-334页
[11]方氏宗谱委员会编.方氏宗谱首卷.谕祭余太夫人[M].2017.155页.
[12]湖北省嘉鱼县地名领导小组编.嘉鱼县地名志.鱼岳公社[M].1982.5版.91-92页.
[13]嘉鱼县鱼岳镇志编纂委员会.卷二十人物(二).人物传.方逢时[M].1988.5 . 285-286页.
[14]方日接.请祭葬赠阴谥疏.大隐楼集.附录一[M].辽宁人民出版社.2019334-338页.
[15]张廷玉等撰.明史.卷二百五十四.列传第一百四十二.李日宣[M].中华书局.1999.12. 4389-4390页.
[16]方氏宗谱委员会编.方氏宗谱首卷.谕祭少保公及下葬文[M].2017.158页.

(定稿)
2022年4月28日夜

人活着就是要折腾......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回复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    移动客户端
    关注我们
  • 微信公众号:
  • 黄盖之家
  • 扫描二维码加关注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黄盖湖我的家乡!黄盖之家 ( 鄂ICP备15020142号

鄂公网安备 42128102000133号

Copyright 2013 最新最精彩-社区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 Copyright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    All Rights Reserved.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黄盖湖我的家乡!黄盖之家 ( 鄂ICP备15020142号

GMT+8, 2024-4-29 20:42 , Processed in 0.109377 second(s), 26 queries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