楼主: huanggai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江北佬在黄盖湖流域打码头的故事

[复制链接]
11#
 楼主| 发表于 2025-6-17 17:24:13 | 只看该作者
各位乡友们,大家好!

      我回到家乡深挖黄盖湖地域文化,通过文案视频等进行宣传,有幸被引荐给全国著名新学科研究人曾大兴教授认识。曾教授研究的新学科是“文学地理”,并在他的家乡赤壁镇东柳村创办赤壁市文学地理学书院。我参观了他的书院并听曾教授讲解了“地理文学”的大概理论,原来我做的事情就是文学地理工作。

      由于自己写作水平有限,再加上人脉少,无法将我手头的地域方面的文化用文学方式来表达出来。如果有志向回到家乡想从事这方面的创作工作的乡友们,我将毫无保留的为您提供信息资源并带您去实地走访,给您的地理文学创作提供协助。

     祝愿您的地理文学作品能将黄盖湖推向全世界!谢谢!

      以下是我根据黄盖湖发生在1939年至1949年间发生在王家的故事,由AI软件创作的小说《湖乡人家》,敬请您回家在此基础上改编创作。

人活着就是要折腾......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12#
 楼主| 发表于 2025-6-28 20:21:04 | 只看该作者
第一章,第二节  初到太平口​





长江黄盖交汇点,太平古街好地段。​
青石路上人挤人,百多家店紧相连。​
杂货店里货物全,药店飘出草药鲜。​
包子馒头热气冒,馄饨锅里浪翻卷。​
铁匠铺中火星溅,裁缝机声耳边传。​
商船挤满小码头,货物堆得像小山。​
王佑江,划小船,带着儿子来这边。​
住在船上不喊苦,打鱼搬货把梦圆。


     在黄盖湖与长江的交汇处,有一处令人瞩目的所在 —— 太平口古街。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,镶嵌在这片湖乡大地上,散发着独特的魅力。


     古街依水而建,长达一里多路,街边店铺林立,多达 150 余家商户在此扎根。这里,是崇阳赵李桥山货、茶叶等物资运往长江的必经之路。铁山咀作为转运枢纽,承载着无数商船的往来,而太平口,凭借其平缓的水流,成为了商船进入长江前绝佳的停靠码头。


     清晨,第一缕阳光洒在古街的青石板路上,唤醒了这座古老而繁华的街道。杂货店率先开门,店主们忙着将琳琅满目的商品摆放整齐,从日常的锅碗瓢盆到精致的手工艺品,应有尽有,满足着往来行人与周边居民的各种需求。不远处的药店,飘出阵阵药香,老药师们熟练地抓药、配药,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。


     小吃店的伙计们也早已忙碌起来,蒸笼里热气腾腾,包子、馒头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,引得路人纷纷驻足。馄饨摊前,摊主手法娴熟地将薄如蝉翼的馄饨皮包裹着鲜嫩的肉馅,投入翻滚的锅中,片刻后,一碗碗鲜香可口的馄饨便端上了桌。酒楼里,大厨们精心烹制着一道道美味佳肴,鱼香肉丝、粉蒸排骨等招牌菜引得食客们大快朵颐。店内人声鼎沸,食客们或是谈天说地,或是洽谈生意,热闹非凡。


     铁匠铺里,炉火熊熊燃烧,铁匠师傅们抡起大锤,一下又一下地锻打着烧红的铁块,火星四溅。伴随着 “叮叮当当” 的打铁声,一件件坚固耐用的农具、刀具在他们手中诞生。裁缝店中,裁缝们飞针走线,将一匹匹布料变成合身的衣裳,为人们增添生活的色彩。


     往来于古街的人群络绎不绝。有从崇阳赵李桥赶来的船工,他们带着辛勤劳作的成果,满脸疲惫却又带着对生活的期望;有周边乡村的百姓,背着自家的农产品,来此换取生活用品;还有南来北往的商贾,怀揣着商业的梦想,在这条古街上寻找着商机。他们操着不同的口音,在古街的各个角落穿梭。


     码头上,商船密密麻麻地停靠在一起。搬运工人们忙碌地装卸着货物,一包包茶叶、一箱箱山货被有序地搬上搬下。船主们则在一旁指挥着,与商户们讨价还价,敲定着生意。船只的桅杆如林,船帆随风飘动,构成了一幅壮观的画面。


     黄昏时分,夕阳的余晖洒在古街上,给整个街道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。古街渐渐安静下来,但仍有几家店铺亮着灯,为那些赶路的人提供着最后的便利。太平口古街,在这一天的喧嚣与繁华中,见证了人们的奋斗与生活,它宛如一部无声的史书,记录着这片土地上的故事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散发着永不褪色的繁华光芒 。


     王佑江带着大儿子王勇毅和二儿子王逸舟,划着破旧的小船,在波涛汹涌的长江上颠簸了许久,终于抵达了太平口。初来乍到,他们只能暂住在船上,狭小的空间,潮湿的环境,却无法磨灭他们对新生活的渴望。​
     王佑江凭借着一身出色的打鱼本领,每天天不亮就带着王逸舟前往黄盖湖及上游的新店河与源潭河。他们撒网、收网,动作娴熟,每一次拉起渔网,都带着对生活的期待。打来的鱼,被他们拿到太平口古街、新店古街、聂市古街的市场上售卖。而王勇毅则听从父亲的安排,每天早早地来到太平口古街,在街边等待搬运的活计。他那结实的身板,憨厚的笑容,很快就赢得了一些商家的信任。

人活着就是要折腾......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13#
 楼主| 发表于 2025-7-1 09:55:42 | 只看该作者
第一章,第三节 搭建草棚,开启新生活​





洪水无情毁故园,父子三人渡江南。​
太平口畔寻空地,傍水临街好营盘。​
晓踏河岸觅劲草,暮入山林伐良椽。​
长茅选罢汗如雨,直木伐成力未残。​
木竖绳扎架初立,茅铺竹缚顶渐圆。​
邻里相助情暖暖,数日辛劳终得安。​
草棚虽简遮风雨,鱼货勤收市巷传。​
勇毅搬工酬岁月,逸舟理鲤笑开颜。​
棚中灯火映欢语,新梦从今此地延。


       王佑江带着大儿子王勇毅和二儿子王逸舟,在洪水的肆虐下,背井离乡,从江北洪湖的王家洲来到了长江对面的太平口。初来乍到,他们只能挤在狭小潮湿的船上,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上飘摇度日,可即便处境艰难,父子三人心中对未来的希望之火却从未熄灭。


       经过一番仔细寻觅,王佑江相中了太平口古街河道边的一块空地。这里紧邻河流,取水方便,又靠近古街,无论是卖鱼还是承接搬运活儿都极为便利。选定地址后,父子三人便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搭建草棚的事宜。
清晨,天边刚泛起鱼肚白,父子三人便迎着略带凉意的江风出门了。他们沿着河岸寻找合适的茅草,王佑江经验丰富,一边走一边给两个儿子传授辨别茅草好坏的诀窍:“勇毅、逸舟,你们看,这茅草要选又长又结实的,这样搭出来的棚子才经得住风雨。” 兄弟俩听得认真,不时蹲下身子,伸手摸摸茅草的质地,挑出最上乘的抱在怀里。


       除了茅草,搭建草棚还需要木材做支撑框架。王佑江带着儿子们来到附近的山林,林中树木种类繁多,可他们需要的是笔直且粗细适中的木材。王勇毅和王逸舟年轻力壮,干劲十足,挥舞着斧头砍伐树木,王佑江则在一旁指导他们如何下斧才能既省力又高效。每砍倒一棵树木,父子三人都齐心协力将其拖出山林,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,顺着脸颊滑落,滴在脚下的土地上。


       材料备齐后,搭建工作正式开始。王佑江站在空地上,指挥着儿子们将木材一根根竖起,用绳索牢牢捆绑固定,搭建成棚子的骨架。王勇毅负责扶住木材,确保其垂直稳定,王逸舟则在一旁递上绳索和工具。遇到棘手的问题,父子三人便停下手中的活儿,聚在一起商量对策,你一言我一语,最终总能找到解决办法。


       接着便是铺设茅草。王佑江亲自爬上棚顶,将茅草一层一层地铺好,并用竹条和麻绳加以固定,确保茅草不会被风吹落。王勇毅和王逸舟则在下面将整理好的茅草递给他,三人配合默契,有条不紊。随着茅草逐渐覆盖棚顶,一个初具雏形的草棚呈现在眼前。


       周边的居民们看到王家父子忙碌的身影,纷纷投来关注的目光。有的居民路过时,会停下脚步,夸赞几句:“这王家父子可真勤快,看着这草棚,以后日子肯定有盼头。” 还有些热心的居民,主动上前帮忙,有的帮忙递工具,有的分享自己搭建房屋的经验。在大家的关心和帮助下,草棚的搭建进度加快了许多。


       经过数天的努力,一座简陋却结实的草棚终于搭建完成。父子三人站在草棚前,望着自己的劳动成果,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虽然草棚外观简单,仅仅能遮风挡雨,但在他们心中,这是在这片陌生土地上扎根的标志,是新生活的起点。


       从那以后,王佑江依旧每天天不亮就带着王逸舟去黄盖湖及上游的河流打鱼。每次收获归来,父子俩便在草棚前将鱼分类整理,等待着顾客上门。王佑江为人豪爽,卖鱼时从不缺斤少两,价格也公道合理;王逸舟热情好客,总是耐心地为顾客挑选最新鲜的鱼。而王勇毅则在古街上四处揽活儿,凭借着一身力气和踏实肯干的态度,为往来商家搬运货物。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凛冽,他都从不抱怨,认真完成每一项任务。


       日子一天天过去,王家父子的勤劳和诚信在太平口古街渐渐有了口碑。居民们都愿意到王佑江家里买鱼,找王勇毅搬运货物。生意越来越好,父子三人的生活也逐渐安稳起来。每天晚上,一家人围坐在草棚里,吃着简单的饭菜,分享着一天的经历和收获,虽然饭菜并不丰盛,但欢声笑语回荡在草棚内,充满了温馨。


       这座小小的草棚,见证了王家父子在太平口的奋斗历程,承载着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。它不仅是一个遮风避雨的住所,更是他们开启幸福生活的第一步,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,为他们撑起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,也为这个家庭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。

人活着就是要折腾......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14#
 楼主| 发表于 2025-7-4 10:01:49 | 只看该作者
第一章,第四节 勇毅口碑展现 接兄弟闯荡​江湖





晨曦初照太平头,勇毅临风壮志酬。​
笑应孙商搬布垛,力扛重负汗盈眸。​
同侪不解辛劳意,赤子唯知信义谋。​
日暮功成身倦极,名传四野客相求。​
归乡夜话围炉暖,献策兴家壮志遒。​
父虑弟幼难承重,母忧儿累语含愁。​
三昆争欲分亲苦,一诺铿锵解众忧。​

明日扬帆同共济,弟兄携手写春秋。


     清晨,第一缕阳光洒在太平口码头,王勇毅已早早来到这里,他卷起袖子,露出结实有力的臂膀,眼神中透着朴实与坚毅。不一会儿,一位身形微胖的中年商人,手提算盘,迈着匆忙的步子走来,正是镇上布庄的孙老板。


     “勇毅啊,今儿又得麻烦你帮我搬些布料进店,这生意一忙起来,人手实在不够。” 孙老板满脸堆笑,话语里满是对王勇毅的信任。

     王勇毅咧嘴一笑,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,连忙应道:“孙老板,您这说的啥话,帮忙那是应该的!您尽管吩咐,保证给您办得妥妥当当。” 说罢,便大步走向孙老板停靠在码头边的货船。

     码头上的货物堆积如山,王勇毅却毫无惧色。他一趟趟搬运着沉重的布包,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,浸湿了他的衣衫,可他脚步依旧稳健,动作迅速而有力。一同帮忙的几个伙计,看着王勇毅这般卖力,不禁纷纷摇头。​


     “勇毅,你这么拼干啥,一样的工钱,何必把自己累成这样。” 其中一个伙计喘着粗气,忍不住劝道。​
王勇毅憨厚地笑了笑,边搬边说:“咱出来干活,就得对得起人家给的钱。多使把劲,老板们满意,往后活儿不就更多了嘛。”​


     孙老板在一旁看着,不住点头,心中暗自赞叹:“这王勇毅,真是个实在的好小伙!干活又快又踏实,我这以后的活儿可都得指望着他了。”​


     一天下来,王勇毅累得腰酸背痛,可看着码头的活儿都被自己安排得井井有条,心中满是满足。然而,来找他帮忙的人越来越多,活儿多得实在忙不过来。勇毅找个给客商搬货到洪湖去的空档时间,回到子王家洲的老家,王勇毅趁着一家人围坐吃饭的间隙,开口说道:“娘,我跟你们说个事儿。现在码头上找我干活的人太多了,我一个人实在应付不过来。咱几个兄弟都有力气,要不把老三、老四和老五也叫上,一块儿去码头挣钱,这样咱家日子也能过得更好些。”​


     王佑江停下手中的碗筷,沉思片刻,点头说道:“勇毅,你这想法不错。咱一家人就该齐心协力,只是他们年纪都还小,能吃得消这苦不?”​


     王勇毅连忙说道:“爹,您放心,我会带着他们的。他们也都不小了,该学着为家里分担些责任。再说了,这活儿虽然累,可挣得也不少,多挣点钱,往后家里日子也能宽松些。”​


     李桂兰心疼地看着大儿子,说道:“勇毅啊,你自己都累成这样了,再带着弟弟们,能行吗?”​


     王勇毅拍了拍胸脯,自信满满地说:“娘,您就别担心了。我肯定能照顾好他们,让他们也能凭自己的本事挣钱。”​


     这时,老三王启铭兴奋地说道:“哥,我愿意去!我也想为家里出份力,而且在码头上说不定还能认识更多人,学到不少东西呢。”​


     老四王梓轩和老五王锐锋也纷纷附和:“我们也去,哥,你带着我们,肯定没问题!”​


     母亲看着几个儿子,心中满是欣慰:“行,那就这么定了。从明天起,勇毅你就带着弟弟们去码头干活,记住,一定要踏实做事,别给咱王家丢脸。”​


     王勇毅用力地点点头:“爹,您就瞧好吧!”​



人活着就是要折腾......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15#
 楼主| 发表于 2025-9-12 06:15:27 | 只看该作者
第一章,第五节  王老汉接老伴过江,全家团聚




天黑兄弟回屋来,茅房灯暗累得慌。​
勇毅说该接娘来,老爹点头应得爽。​
清早划船过江去,风吹脸疼也敢闯。​
老家荒了心里酸,见着老伴把话讲。​
桂兰收拾跟他走,江面亮光照前方。​
儿子喊娘满院响,娘摸儿脸泪汪汪。​
娘早做饭夜补衣,爹和逸舟打鱼忙。​
晚上围桌吃热饭,你说我笑多欢畅。​
再苦只要心齐整,一家团圆就是强。


夜幕如墨,悄然笼罩着太平口古街。王勇毅和几个兄弟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,缓缓走进那间简陋至极的茅草屋。屋内光线昏暗得如同深夜的古井,仅靠一盏如豆的油灯勉强挣扎着照亮一方狭小天地。兄弟们横七竖八地瘫坐在屋内,满身的尘土和汗水交织在一起,散发着浓重的气息,每一寸肌肤都彰显着这一天搬运活计的艰辛。
“今儿这活儿可真多,忙得连口热乎饭都没吃上。” 老三王启铭一边用那粗糙得如同老树皮般的手捶着酸痛不已的肩膀,一边忍不住嘟囔着,声音里满是疲惫与无奈。老四王梓轩和老五王锐锋早已累得像两滩烂泥般瘫倒在地,眼神中空洞而无神,满是疲惫的倦意。


王勇毅看着兄弟们这副模样,心中像被千万根针扎着,满是心疼。他皱了皱眉头,目光坚定地说道:“咱几个大老爷们,苦点累点没啥,可日子总不能这么乱糟糟地过下去。咱得想办法,让生活好起来。” 他的声音虽然低沉,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。


正说着,王佑江和王逸舟打鱼归来。两人手里提着几条还在扑腾的鲜鱼,鱼身上的鳞片在微弱的灯光下闪烁着细碎的光。他们的脸上带着些许收获的欣慰,可那疲惫之色同样难以掩饰。


王勇毅赶忙迎上去,眼中带着期待与焦急,将兄弟们的情况和自己心中盘桓已久的想法一股脑儿说了出来:“爹,您看我们几个每天忙得脚不沾地,这家里也没个人照应。这日子过得实在不像样,要不您回洪湖老家,把娘接过来吧。家里太需要她来打理了,有娘在,家才像个家。” 王勇毅说得急切,眼中满是对母亲到来的渴望。


王佑江听着儿子的话,目光缓缓扫过屋内疲惫的兄弟们,他们或躺或坐,一脸的憔悴。他沉思片刻,眉头紧锁,心中满是对儿子们的心疼。最终,他重重地点了点头,声音略带沙哑地说道:“行,我明儿就过江去接你娘。你们几个,晚上早点睡,别累坏了身子。”


第二天清晨,天刚蒙蒙亮,晨曦还未完全驱散黑暗。王佑江便早早地驾着小船,驶向洪湖王家洲。一路上,江风呼啸着扑面而来,像无数把小刀割在他的脸上。小船在波涛中剧烈地颠簸前行,一会儿被抛上浪尖,一会儿又跌入谷底。可王佑江的眼神却无比坚定,他紧紧地握着船桨,心中只有一个念头:接老伴回来,让一家人团聚。


回想起离开老家后的日子,虽然在太平口逐渐站稳了脚跟,有了这一方容身之所,也有了能勉强糊口的营生,但家中缺少女主人的操持,总感觉像缺了主心骨,生活中处处透着凌乱与冷清。如今,儿子们有了这样的想法,他也觉得是时候让老伴过来,把这个家重新撑起来。


抵达王家洲后,王佑江看着那片被洪水肆虐过的土地,心中五味杂陈。曾经肥沃的田野,如今一片荒芜,到处是被洪水冲毁的痕迹。他走进那间曾经充满欢声笑语的老屋,门 “嘎吱” 一声缓缓打开,一股陈旧的气息扑面而来。屋内布满了厚厚的灰尘,家具东倒西歪,一片狼藉,仿佛在诉说着曾经遭受的苦难。


他在屋内缓缓踱步,仔细盘点着家里仅存的土地财产。土地因为洪水的冲刷,变得贫瘠不堪,所剩无几的几亩地,也不知道还能不能有好收成。那些农具,有的已经被洪水冲走,剩下的也是残缺不全。但这些都是曾经生活的印记,每一样都承载着过去的回忆。


见到老伴李桂兰,王佑江的眼中泛起一丝温情。他将太平口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她,从孩子们每天辛苦的劳作,到生活中的种种不便,再到他们对母亲的思念。李桂兰静静地听着,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。


“咱一家人终于能团聚了,我也能去照顾孩子们了。” 李桂兰说道,声音里带着一丝激动。她的手轻轻抚上王佑江的手臂,眼中满是对未来生活的憧憬。这些年,她一个人留在老家,虽然也牵挂着丈夫和孩子们,但也只能在心里默默念叨。如今,终于有机会一家团圆,她的心中满是欢喜。


收拾好简单的行囊,几件旧衣服,还有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,李桂兰便跟着王佑江再次登上小船。小船缓缓驶离王家洲,向着太平口的方向前行。这一次,船上承载着的是一家人团聚的喜悦和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。江面上,波光粼粼,阳光洒在水面上,仿佛为他们铺上了一条金色的道路。


回到太平口,兄弟们看到母亲到来,原本疲惫的脸上顿时像被点亮的灯,洋溢出灿烂的笑容。“娘!” 他们齐声喊道,声音里满是惊喜与兴奋。


李桂兰看着几个瘦了一圈的儿子,心中一阵刺痛,心疼不已。她快步走上前,挨个打量着他们,眼中满是慈爱。“你们看看,都瘦成啥样了。” 她轻轻抚摸着儿子们的脸庞,手指触碰到他们粗糙的皮肤,心中满是怜惜。“往后啊,娘在这儿,一定把家里拾掇得妥妥当当,让你们能吃上热乎饭,有个舒心的家。” 她温柔地说道,声音如同春日的暖阳,温暖着儿子们的心。


从那以后,茅草屋里有了李桂兰忙碌的身影。每天清晨,天还未亮,她便早早起床,在那简陋的厨房里忙碌起来。锅里煮着热气腾腾的粥,灶火映红了她的脸。她一边煮着饭,一边想着孩子们爱吃什么,还念叨着要多做几个菜,给他们补补身子。“孩子们每天干那么重的活,可得吃好点。” 她自言自语道。


夜晚,在昏黄的灯光下,李桂兰坐在床边,为儿子们缝补破旧的衣衫。她的眼神专注而温柔,手中的针线在衣衫上来回穿梭。“这衣服破了,得赶紧补上,不然孩子们穿着该冷了。” 她轻声说道,声音里满是母亲的关怀。

兄弟们每天出门干活时,心里都多了一份温暖。“娘,我们走了。” 他们出门前,都会跟母亲打个招呼。李桂兰总是站在门口,微笑着叮嘱:“干活的时候注意点,别太累着自己。” 看着儿子们远去的背影,她的眼神里满是牵挂与期望。

王佑江和王逸舟依旧每天出去打鱼。清晨,他们迎着第一缕阳光出发,小船在江面上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。“今天可得多打些鱼,让孩子们吃顿好的。” 王佑江一边划船,一边对王逸舟说道。王逸舟点点头,目光坚定地看着前方的江面。


一家人齐心协力,日子逐渐有了新的模样。虽然生活依旧艰苦,但家里充满了温馨与欢笑。每到夜晚,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,吃着李桂兰做的饭菜,分享着一天的见闻。“今天我在搬运的时候,看到了一艘特别大的船。” 王勇毅说道。“我今天在江上看到了一群漂亮的水鸟。” 王逸舟也兴奋地说着。李桂兰微笑着听着,不时为儿子们夹菜,眼中满是幸福。


他们知道,未来的日子或许还会有风雨,但只要一家人在一起,就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他们相信,只要齐心协力,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,终有一天,他们能过上梦想中的生活,拥有一个真正温暖、幸福的家。





人活着就是要折腾......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回复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    移动客户端
    关注我们
  • 微信公众号:
  • 黄盖之家
  • 扫描二维码加关注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黄盖湖我的家乡!黄盖之家 ( 鄂ICP备15020142号

鄂公网安备 42128102000133号

Copyright 2013 最新最精彩-社区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 Copyright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    All Rights Reserved.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黄盖湖我的家乡!黄盖之家 ( 鄂ICP备15020142号

GMT+8, 2025-10-8 12:04 , Processed in 0.109377 second(s), 23 queries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